新闻标题:
发布时间: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列表 > 活动报道 > 详细内容
集思广益 因地制宜,江心洲打造垃圾分类“地下模式”

为高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江心洲街道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完善全链条设施建设,全岛24个居民小区顺利完成撤桶并点。

公众参与 垃圾分类“大家谈”

垃圾分类齐参与,文明社区共分享。江心洲各社区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大家谈”座谈活动,就“集中投放点选址”“垃圾收运处置”“分类宣传指导”等问题展开“面对面”讨论。

在前期的座谈会中,社区围绕“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布局”,现场征求居民代表意见,参与代表就垃圾分类工作中最关心、最突出的问题进行提问。街道城管科工作人员、社区居民代表、物业公司代表、垃圾分类志愿者、网格员针对规划选址难、争议较大的点位展开讨论,力求化解分歧,达成共识,多元主体的参与为垃圾分类凝聚了智慧力量。

因地制宜 探索“地下模式”

集中投放点到底是建在地上还是地下?群众观点不一。今年4月以来,江心洲街道率先进入垃圾强制分类“实战”行列,洲岛紫园社区的星洲府·澜庭和御庭两个小区先行先试,循序推进撤桶并点、定时收运、桶边督导、分类驳运等工作。在“撤桶并点”的关键环节,街道因地制宜探索垃圾分类“地下模式”,为辖区群众打造了一条新型垃圾分类“生态链”。

在垃圾分类亭房建设过程中,有的居民认为建在地上,影响小区环境卫生,露天会产生异味。有的居民则表示建在地下停车库,空气不流通,来往车辆较多不安全。一小区多方案,反复推翻来回修改,如何权衡利弊,最终达成选址共识?街道联合社区及物业进行点位测量、入户走访、意见征求,在前期规划中投入了大量精力。方案公示阶段,为避免进入修改“无限循环”,街道采纳多数居民和专家意见,按照最终达成方案坚持实施。目前全岛24个居民小区已全部完成撤桶并点,其中17个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在地下停车库。对于仍有群众反映的地下停车投放点不安全、不方便等问题,街道以“桶边志愿服务+智能错时投放”相结合的方式消除了群众疑虑。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群众的意见和反馈非常重要,只有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垃圾分类工作才能更好地落实落细。”街道城管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进一步强化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率。


上一篇:江心洲街道破冰除雪为平安出行护航
下一篇:江心洲街道妇联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