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实施全民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区”研讨会上交流发言
南京市建邺区南苑街道
社区发展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概念。社区发展实际上是一种教育与组织的行动过程,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运用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社区发展的重点是人的因素、人与人的和谐,是人的培养、发展和教育。
2005年以来,为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2020年前实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的目标,街道以“用丰富的活动吸引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围绕“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共建美好家园”这个主题,积极营造“以德相邻”的氛围,创办了南苑街道“邻里节”系列社区教育活动。以社区为依托,把“邻里节”作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区正气的有效载体。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关心指导下,在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先后在社区广场、活动室、学校及社区单位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系列活动近30场,参加人数达3万余人次。“邻里节”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南苑地区三个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取得了整体育人、提高全民素质的成效。
一、创办“邻里节”,促进和谐社区发展。
在建邺新城迅速崛起,建设日新月异的同时,我们深深感到要加快人文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城市的发展,一部分人的文明素质和我们的城市形象不相适应,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工作节奏的加快,林立的高楼,严密的防盗门,使“社会人”成为“个体人”,“不问窗外事,不知邻家人”,形成邻里之间擦肩而过不说话,老死不相往来的尴尬局面。面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我们也看到了居民心中蕴藏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友爱、互助、渴望交流,向往参与,体现自我价值的要求和愿望。因此,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同时,如何多层次、立体化提高居民素质,使城市建设与人文素质和谐、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归社区鸟归巢,社区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及邻里关系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社区的和谐及一个城市的形象,反映城市文明的程度。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要以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区为切入点,以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为立足点,着力解决邻里之间的和谐关系。
邻里关系就是近距离生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形形色色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直接的一种,邻里关系不仅可以反映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同时也能反应出社区的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良好的邻里关系将有效的促进社会和谐,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为生活在社区里的人们提供一个愉快、顺心、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2005年街道经反复调研,决定将每年的3—11月定为开展社区居民各项教育活动的“邻里节”。把“邻里节”作为一种组织活动形式,成为社区居民交流的平台,成为联系千家万户的桥梁和纽带。用“邻里节”这根主线让社区居民熟悉起来、凝聚起来,拉近左邻右里的关系,体现邻里真情,达到相识、相融、相助,营造“团结合作、平等友爱、明礼诚信、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通过“邻里节”解决大家普遍关注和有待解决的环境、治安、人际关系等热点问题,达到规范思想、传播文明、提升素质和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
二、组织“邻里节”,注重六结合
1、与“创文明城市”工作相结合。
2005年3月,以“迎十运盛会、创文明城市”为主题的“邻里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兴达广场拉开了帷幕。20对邻里签订了《互帮互助协议》,唱响《社区居民之歌》,倡导居民之间“以德相邻”,营造和谐健康的社区氛围。在爱达社区举办的“迎十运创文明城市 展巾帼风采演讲比赛”和健园社区举办的中小学生“我们都做小主人,我为十运作贡献”演讲比赛及文艺演出以及全国群体工作研讨会、全国群体工作先进表彰会代表参观国家体育总局的试点工程——兴达综合健身馆暨社区文艺团体展演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积极融入到迎“十运”活动中来,争做文明南京人,文明东道主,树立良好的新城文明形象。
2、与“扶贫帮困、创建平安家庭”工作相结合。
在虹苑社区举办的“实现平等共享,构建和谐社会”助残、捐赠轮椅活动;在国泰民安社区广场举办的“弘扬博爱精神,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建邺区首家社区慈善救助超市成立暨现场捐助、书画义卖活动;在兴达广场举办的庆祝第十九届“老人节”表彰会暨老年书法、绘画、摄影、手工艺品展活动;在爱达社区举行的“反对家庭暴力,构建和谐社区”暨南京市首家家庭暴力投诉站、庇护所建成广场活动;“杜绝毒品、爱我家园”创建平安社区签字仪式暨广场文艺活动;健园社区广场举办的创建“平安”家庭启动仪式暨民族之家艺术团成立汇报演出等。通过活动的开展,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拓宽对困难群体帮扶渠道,营造了一个资源共享、邻里互助的和谐氛围。
3、与“双拥共建”工作相结合。
以“邻里节”牵头和共建部队实行“双赢”,开展科技拥军、文化拥军,“八·一”期间到共建部队开展“双拥固长城,文艺进军营”慰问演出,以及欢送老兵退伍;在健园社区举办的“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军民共建文明社区”庆“七·一”歌颂党文艺演出,部队也将军营文艺送到了社区,让社区居民和部队官兵唱出了和谐的旋律。再如市侨联与话园社区结对共建,拿出一万多元资助了33名困难女童上学,使困难女童得到了关爱。
4、与“依法行政、廉政建设”相结合。
在爱达社区举办的“清风伴我行”廉政文化进社区文艺演出,一百多米的廉政文化墙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开展创新家庭廉政文化宣传形式。在各社区举办的“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区暨学习宣传《低保条例》小品和知识竞赛”,在宣传低保新条例的同时,营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和氛围,主动退保的明显增加。
5、与丰富居民的文体活动相结合。
我们的每一场“邻里节”活动都有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展示,通过活动给居民搭建了展示才艺的舞台和展示机会,使社区的各文体活动团队得到了培育和锻炼,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团队中来,参与到活动中来。社区艺术团,街道合唱团,特色文化体育团队活动在街道、在社区,在广场蓬勃开展,营造了健康、和谐、向上的社区文化生活。
6、与新市民教育工作相结合。
我们在“邻里节”活动中,通过教育,引导社区居民与外来流动人员携手共建和谐文明社区。在流动人员中开展“告别陋习,讲究卫生”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和培养流动人员的文明言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倡导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在流动人员中开展计划生育教育活动,落实计划生育工作;通过新办学校和在现有学校中扩招学生等办法,创造条件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在外来人员子女中举办法制讲座、新交通法讲座、文明礼仪讲座等,开展了“迎十运爱我第二故乡”、“同在一片蓝天下共成长”、“知荣辱、树新风、献爱心、促和谐”、“国防科技”等夏令营活动,使外来人员及其子女融入到街道社区的大家庭中。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等十大新闻媒体对街道关心、服务外来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报道。
三、“邻里节”项目推进,社区教育显成效
“邻里节”系列活动唤起了居民对社区的责任意识。出现了“九少九多”现象,即:指手画脚的少了,积极奉献的人多了;牢骚话少了,参与活动的多了;婆媳不和夫妻吵架的少了,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多了;邻里纠纷少了,互帮互助相互关心的多了;讲封建迷信的少了,相信科学易风易俗的多了;赌博酗酒的少了,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多了。人与人之间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些摩擦;多了一份关心,少了一些冷漠;多了一份沟通,少了一些隔阂。
1、邻里亲了,人际关系和谐了。
居民相互之间增进了了解,加强了团结,融洽了感情,逐渐形成了一家有难大家帮,邻里共享大家庭温暖的生活局面。如国泰民安社区的志愿者便民服务队,义务为小区进行绿化修剪,为居民提供下水道输通、水电维修、代换煤气、代订饭菜家政服务,给居民提供了方便。安康村7栋获得了“全国文明楼栋”荣誉。
2、心灵美了,社区文明程度提高了。
通过参与“邻里节”活动,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激发了居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爱的奉献,在社区涌现出许多的助人为乐、关心社区、奉献爱心的个人和家庭。如社区的书画协会定期开展活动,暑期免费为少儿举办书画培训。兴达社区居民张玉仑几年如一是义务为社区出板报、橱窗,用生动的漫画形式宣传相关知识,深受居民的好评。
3、居民心齐了,社区意识增强了。
“邻里节”不仅为居民邻里间架设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也为驻区单位与社区缔结了一条友谊的纽带。“邻里节”期间,驻社区单位以邻里的身份,同社区居民一道欢度“邻里节”,融入社区,参加社区活动,更加增强了参与社区、共建社区的意识。如建邺高级中学、莫愁职校、省电大河西分校、爱达花园小学等单位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多次为社区免费提供活动场地,提供人才支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形成了同驻共建的良好氛围。
每年“邻里节”活动,我们都表彰一批“好邻里”、“文明市民”、“有功单位”、“优秀文体团队”,在社区中树立了为构建和谐社区作出贡献的榜样。“邻里节”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共享快乐的舞台,同时也提升了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幸福指数,也提高了居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今后,我们将以“发展、创新、和谐”为主题,以社区为依托,以贴近居民的需要为根本,发挥居民的聪明才智,在广大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放眼未来,从小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紧贴群众,服务群众,多举办一些群众能广泛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活动,为推进新城建设,促进和谐社区的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二00七年九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