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建邺区社区教育委员会
1、新城区的建设对社区教育提出新要求
2、建邺教育的长足进步为发展社区教育奠定基础
1、构建“人本价值”为核心的社区教育科学理念
(1)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本价值是社区教育最重要的价值体现。新城区社区教育,必须始终以尊重和满足“外发性二元结构转型期的各类社区人群”作为主体的合理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展开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积极探索。
(2)因材施教的理念。针对转型期的失地农民、流动人口和拆迁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新城区社区教育必须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突出实验性、特色性和实效性。
(3)系统集成的理念。社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新城区社区教育必须包括三个层面的实践,即将都市成熟社区、城乡结合部社区和农村社区三种具有典型意义的社区类型,集成整合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运作体系,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案与系统相结合,横向比较和纵向剖析相结合。
(4)公正与效率兼顾的理念。社区教育不仅要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提升综合素质,体现追求全社会效率提升的要求,更应该关注弱势群体,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满足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体现人文关怀和公正平等。新城区社区教育不仅必须把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作为重要内容,更要将研究重点投向失地农民和流动人口等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基本需要和子女的平等受教育需求,实现公正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2、营造“纵向贯通、横向关联”的终身学习体系
在这一方面,我们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政府每年下拨社区教育专项经费20万元,选调教师派驻街道,为适应社区教育发展需要,成立了建邺区社区培训学院(筹)和7所街道社区学校,同时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等10个社区教育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区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以街道社区学校为骨干,以各社区学习点为基础,覆盖全区的社区教育纵向贯通网络体系,使之成为居民继续学习的场所、接受终身教育的有效载体。这一过程,包括整合、拓展、利用辖区内教育资源,经过积极整合配置,实现了高校、科研单位、教育基地对外开放,中小学教育资源对外开放。其次为推进创建学习型城区活动的开展,积极建立各类指导中心,先后建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幼儿教育指导中心、外来工子弟教育指导中心,建立并且完善由区文明办、教育局、文化局、民政局牵头、各业务部门指导下,以专业性教育为特征的横向关联的社区教育网络,满足各类居民的精神需求,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3、实施优质教育,全面开发社区教育课程
实施优质教育,软件型的运作我们重在全面开发优质的社区教育课程,整合社区内的各类学校教育资源;硬件型的运作,则是大力开发合运用既有的文化体育先进设施、广场等特色设施,使之成为课程开发中的可贵的文化与物质资源。社区教育信息网站(库)的建立促使课程资源更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社区内专家、学者、志愿者为课程开发献计献策,为社区教育工作提供常态的学术保障。与此配套,在具体实践中,为适应社区发展需要和社区成员学习需求,我们组织开发并且编撰了《走近新市民》等社区教育系列读本8套,有力推动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下岗职工、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弱势群体提高生存技能培训、外来人员的适应城市生活的培训以及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岗前培训,给社区居民带去温暖、便利,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三、新城区社区教育大有可为、任重道远
1、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社区教育的主要渠道
实施优质教育,不仅在于要适应社区成员生存状态和生活水平,满足他们迅速提高的文化需求,更要以不断提升社区成员生存质量和生活品位为追求。我们以迎十运、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以现代人的精神培训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过社区教育,帮助社区成员得到新知增长的品味,享受到学习过程所带来的乐趣,以至达到创造性人生的满足,从而建立一种终身发展的机制,让学习成为社区居民的终身需求。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文化、体育、娱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设施,把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寓教于乐。如以“走进社区,共建家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婚育新风进万家”、“学习型社区、家庭”等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从细微之处看文明”市民教育读本的学习,唱响《十戒歌》,遍布全区的“社区(村民)论坛”,让群众“说心里话、议身边事、做文明人”,组织“创建首批文明城市、携手共做文明人”广场演出等等,对居民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南苑街道爱达社区开辟百米社区教育宣传画廊、举办学习型家庭知识竞赛,全区和各街道举办的广场文化节、家庭艺术节和体育节等群众性活动,丰富了社区成员的精神生活,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其中较为突出的典型如安泰民康社区安康村7幢被评为全国文明楼幢。
2、推进被征地农民教育与培训,成为建邺区社区教育的重中之重
区划调整后的建邺区现有城乡劳动力约9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为3.2万人,以区划后的沙洲、双闸和江心洲三个涉农街道为主。因十运会召开,建设奥体中心拆迁失地农民已达14800余人,加强失地农民的素质教育和就业培训成为社区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据此,我们针对失地农民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就业观念滞后、就业能力较弱、培训愿望不强的现状进行教育。我们遵循城市化客观规律,抓两个方面培训。一是组织经常性、普及性的职业指导教育,即就业形势教育、就业政策教育、择业方向教育、就业信心教育、职业技巧教育等。引导和鼓励失地农民融入市场就业的社会大环境。二是开展针对性、实用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诸如护理员、理货员、保安员、服务员、物业管理、保洁绿化、服装操作、家用车修理等职业工种,社会需求大,培训期短,对技能要求不高,取得上岗资格证书后,即可进入市场和就地推荐就业。
目前,上述工作正稳步展开。江心洲街道结合都市农业,发挥农科教基地的示范作用,举办绿色证书培训;双闸街道社区学校为失地农民等办了106期各类培训,参学率占全街道人口的45%、占成人教育的75%以上;南湖街道近年来举办了17期下岗职工培训班,实现再就业1035人次,还举办了2期残疾人培训班,提高了他们的就业能力;江心洲街道今年举办的家政培训班吸引了近80名下岗职工前来受训,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50%的下岗失业人员是通过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南苑街道64%失地农民实现了再就业。
3、推进外来人口的教育与培训,成为建邺区社区教育的当务之急
由于我区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人口数量较大,他们的到来,为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加强管理,提高他们适应城市社会生活的能力,我区设立专门组织机构,推动外来人口教育培训的落实和发展。成立的区、街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实行综合管理,向外来人口提供就业指导、卫生保健、技能培训等服务;先后制定了《流动人口管理实施方案》、《流动人口管理公示手册》、《流动人口管理法规条例选编》以及各项工作制度,规范了管理;在大市场和部分村建立了流动人口党支部、团支部,成立了流动人口民兵连和计生协会等群众组织,定期开展活动,增强外来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各级社区教育培训机构定期为外来人口举办以普法、公民道德和文明经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和种植、饲养、计算机操作等劳动技能培训。沙洲街道社区学校进行暂住人口管理员培训和实用技术教育,提高他们勤劳、科学致富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同时创办12所外来人口子弟小学,并在公办学校接受外来工子女就读,解决外来人口孩子就读难的问题。河南村外来工子弟学校李成晨、程露两同学被团省委推荐参加团中央组织的“同在一片蓝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长”活动,受到党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形成了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促进了社区的全面发展。
4、推进“外发性城乡二元结构快速转型期社区教育理论和实验的研究”,是建邺区社区教育健康而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
根据城市化进程中社区教育发展背景、内涵和特色,我区拟将转型期社区教育问题作为重点加以研究和实践,以进一步体现我区社区教育的特色,这一研究体系包括以下课题:
——外发性城乡二元结构快速转型期社区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
——外发性城乡二元结构快速转型期社区教育结构研究;
——外发性城乡二元结构快速转型与社区教育的内在关系研究;
——外发性城乡二元结构快速转型期不同人群的学习取向和不同教育策略的试验研究;
——外发性城乡二元结构快速转型进程中区域差异和空间分异的比较研究;
——农民转向现代城市居民的社区教育实验研究;
——推进社区都市农业建设实验研究;
——外来流动人口社区管理及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实验研究;
——城区学习型组织创建及其辐射力的实验研究;
为适应上述研究的需要,我们将建立建邺区社区教育研究中心,该中心挂靠在区社区培训学院。这一举措完全建立于我们这样一个强烈的意识:社区教育事业方兴未艾,建设学习型城区任重道远,我们从事的工作具有非常强烈的开创意义,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往前奋进,就是往上登攀,我们必须走得更加扎实、更加严谨,它不仅需要加倍的热情和实干,更需要加倍的科学和理性。
是的,在创建社区教育的实验中,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们因此而光荣。我们将再接再厉,团结奋斗,扎实工作,积极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进而推动实现我区到2006年基本形成学习型城区的框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奋斗目标,以出色的社区教育工作,在实践建邺区“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现代新区、全国名区”的宏大工程中,在构建“和谐建邺”的美好事业中,锦上添花,建功立业。
2005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