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
发布时间: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列表 > 学习通知 > 详细内容
陈乃林:学习型社会视域中的社区教育发展研究

陈乃林:学习型社会视域中的社区教育发展研究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一项战略目标。社区教育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项基础性教育工程。在学习型社会的视域中,基于目标指向性的发展思路,研究社区教育的发展,要解决哪些问题呢?本文拟就此作一些阐释和探讨。

一、关于学习型社会的解读

  关于学习型社会,笔者2008年曾撰文指出,学习型社会不只是一个教育学的概念,而是一个包含教育学、社会学、哲学(人学)多维内涵的复合性概念与命题。简要地说,学习型社会,就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能够满足全民基本的终身学习需求的新型教育——社会形态。它的主要内涵与基本特征表现在:

  (一)学习型社会是一种以学习为动力,以学习求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社会。这是表明学习型社会是以教育——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是区别于其它社会形态首要的基础性的特征。学习型社会所说的教育,并不只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更重要的则是社会化、持续性的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结合,学习也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而是全民的终身的学习,理论、实践、生活相结合的学习,是自主、互动、组织相结合的学习,是实体、网络、移动多种媒体的学习,是主动的快乐的共享的学习。

  (二)学习型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社会结构。1996年,欧盟发布的关于教育和训练的白皮书,突出强调了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未来的社会形态。1998年,兰森教授编辑出版了《处在学习型社会》一书,认为学习型社会就是一个快速改变的社会,学习型社会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形式。兰森旗帜鲜明地把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来看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末国外学术界有关学习型社会的新认识。这里强调的是一种结构形态,是立体的多维的,而不能对学习型社会只作线性的平面的理解。

  (三)学习型社会是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一体化的社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的《学会生存》的报告,认为“社会与教育的关系,在其性质方面正在发生变化。一个社会既然赋于教育这样重要的地位和这样崇高的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就应该有一个它应有的名称——我们称之为‘学习化的社会’。”这是“一个教育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组织(包括家庭单位与公民生活)密切交织的过程”(P202-203)。在学习化社会,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再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
进的知识体系”。

  这里所表达的内涵是:教育在推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与功能空前凸显,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业已成为社会现实;作为推动、支撑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一种正日益向“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的教育,即终身教育,而不是传统的阶段性的教育,这种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又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所要建立的“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也就是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这是学习型社会最基本、最核心的特征。

  (四)学习型社会根本目的,是一个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社会。最早提出学习型社会的是美国学者赫钦斯。他从古典自由主义的人文精神出发,猛烈地批判片面重视科学主义教育造成的积弊,强调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关于人的发展报告》中,提出了保证人的身心和谐、均衡、持续发展的问题,使用了“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题为《学习——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强调21世纪是“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的世纪,教育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终身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成员成为一个完全的人,这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根本目的。

二、社区教育的科学定位及社会功能

  (一)社区教育的科学定位

  时下大家比较公认的界定是: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面向社区全体居民所开展的教育学习活动和过程。具体地说:

  ——从其外延看,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开展的教育活动,这里的边界好像很宽泛,似乎无所不包,但是深入科学探究仍然是有边界的。社区教育确实是在社区范围内进行的教育,但社区范围内的教育,如社区内的学校教育、企业教育、单位教育等,不一定都是社区教育,所以,社区教育并不是社区内各类教育的简单相加。社区教育多与社区的其他社会事业有交叉,往往边界比较模糊,但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明确的课程及资源,课程的本质是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把原生态的知识转化为教育态的知识,二是把教育态的知识转化为个体生命态的素质,这是判别教育和其他社会事业领域的根本标志。课程是社区教育的核心领域,课程的基本功能是传承文化和发展文化,这也是教育的本质规定性。

  ——从其内涵看,社区教育是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有机统一体和最佳结合点,具有全民性、终身性、综合性的特点。社区教育的重点对象是成人,但是社区教育的对象,又不只是局限于成人,而是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可见社区教育不能等同于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职业技能培训,以教育培训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就业与民生问题,但社区教育任务远为宽泛丰富,所以,社区教育也不能等同于职业培训,把社区教育等同于或归并到职业教育培训是一种误读。

  ——从其制度层面看,社区教育是以非正规教育学习为主体的教育学习活动,具有非正规性、非制度性、非强制性的特点。不能把非正规教育仅仅视为正规教育的补充或附属,相反地,非正规教育可以弥补并校正正规教育的制度性缺失。当然,非正规教育也不能代替正规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范畴,功能互补,但两类教育之间不应存在绝对隔绝的鸿沟,非正规教育不等于不正规,非正规教育中含有正规性因素,在两类教育之间建立教育立交桥,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二)社区教育的社会功能

  社区教育的本体性功能,在于服务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是社区建设的组成部分和中心环节;帮助社区居民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这是一种两位一体的双重功能。说它是本体性功能,是因为社区教育和社区建设、社区居民,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统一体。

  社区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是社区教育是实现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的坚实基础,是迈向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社会愿景的必由之路;二是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和谐方面,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强大功效;三是社区教育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创新本土草根文化、传播先进文化、促进文化建设的实践沃土和源头活水;四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居民就业能力,帮助农民或城市失业人群增收致富,具有改善民生的功能;五是通过社区教育提供的人文教化、文化滋润、环境熏陶、实践历练,不断促进人的社会化、现代化,进而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推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六是社区教育在经济建设中也有一定的或间接的作用,但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并不是社区教育的主要功能。

三、发展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奠基工程

  (一)社区的草根性、自治性,夯实了社会发展的根基

  按照社会学理论,社会是人类交往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社区则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结构的微观构成要素。社区通常是指人们居住在某一地域所结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和单位不同,社区突出的是聚落和居住的地域与场所,不是注重职业的性质与内容。也就是说,居住场所是居民参与社会生活所依托的物质载体,地域性、草根性、生活性是社区最基本的特征。

  社区因居民的生存、生活而产生,也因居民的生存、发展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发展在联合国的关注和倡导下,提到了国际社会的日程。美国学者邓纳姆提出社区发展的七项原则:(1)民主自治原则,(2)基层自发原则,(3)大众参与原则,(4)社区合作原则,(5)满足需要原则,(6)全面规划原则,(7)注重预防原则。依笔者所见,其中的第一项、第三项是最主要的,体现了社区发展的核心价值观。社区发展的目的与作用,就是通过社区的力量,解决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当强调指出的是:这里突出了民间自助和互助的力量,而并不是依靠或依赖政府的力量,不是在政府的直接管理或干预下解决问题,这就是社区自治的本质特征,也是社区存在和社区发展的价值所在。当然,不依赖政府并不是排斥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恰恰相反,政府的支持和指导是社区自治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力量。

  社区尽管微小,但不可缺少。它构成了和国家与政府相对独立的一种自治性主体。国家离不开社区,社会也离不开社区。没有社区,国家也好,社会也罢,就都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社区建设搞好了,就夯实了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的根基。

  (二)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工程

  建设终身教育体系,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把面广量大的城乡社区居民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广泛参与、主动学习。而社区教育就是最具社会性、民众性、草根性的一类教育,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居民参与教育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发挥教化熏陶感染的人文功能;通过各种民间组织,把居民组织凝聚起来自主学习;通过培育骨干和志愿者,带动居民参与教育学习;通过分人群开展兴趣爱好教育,促进居民乐于学习各展所长;推进教育重心下移,送教进社区进家庭,让公共教育的阳光普照社区各个角落。总之,通过社区教育,终身教育体系覆盖全民,贯穿全程,体现全面,落地生根。

  (三)加强社区教育投入,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财力、物力、人力投入是社区教育最基本的投入,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最基本的条件保障。财力、物力的投入,是发展社区教育的基本保障。目前在不少地方这仍是困扰社区教育发展的一个问题,应坚持政府主导、多方投入的政策思路,逐步加大投入力度。重视搞好区(县市)、街镇、居村三级教育网络建设,加强教育基地标准化建设,坚持重心下移,建立便民惠民的学习服务圈,为最基层、最广大的居民群众,提供尽可能满意的学习场所、学习设施、学习服务。队伍建设是搞好社区教育的智力支撑,是社区教育发展提升的关键。要制定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规范,保证数量、提高质量、改善结构、勤奋敬业、搞好服务。高度重视民间社团和志愿者队伍的培育和发展,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主体性发展。

  教育资源供给与社会成员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我国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要发展全民终身教育,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就必须重视解决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开放共享问题。以广义的社区(含居村、街镇、区县市)为依托,以社区教育为基础,建设社会化、综合性的公共学习资源平台和支持服务体系,是终身教育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载体,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四)加强社区教育体系建设,为学习型社会奠定制度基础

  制度体系的创新与设计,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维度和结构内涵。发展社区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要深化内涵,还要有科学的制度安排和体系构建。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而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街镇——学习型区(县、市)——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这就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纵向衔接的一种体系架构,也是这个战略目标体系集群中的一条体系链。以创建学习型城市为龙头,以创建学习型区(县、市)为关键,以创建学习型社区(含街镇与居村)为基础,形成学习型社会制度体系一个维度的结构形态。

  当然,社区教育作为非正规(学历)类型的一类教育,如何与正规(学历)教育实施有条件的沟通与衔接,建立教育立交桥制度,也是社区教育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制度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向度与内容。

  与结构化程度比较严密的单位组织比较而言,社区的组织化程度相对松散,面广量大,纷繁复杂,面临的社会问题多,创建的任务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只有搞好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社区,才能筑牢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强有力地支撑起学习型社会的体系大厦。

  (五)坚持以人为本核心理念,锻铸学习型社会的人文基础

  学习型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人文彰显的社会,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在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深刻思考社区教育的本质规律和必然趋势,科学把握社区教育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人文根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明确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体现学习型社会的全民性、包容性。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社区教育的工作任务,几乎覆盖社区所有各类人群,贯穿人生全程,包括面向婴幼儿的早期教育、面向成人的职业技能培训、面向青少年的校外教育、面向进城务工人员的新市民教育、面向老年人群的老年教育、面向各类人群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等,是典型的全民终身教育,奠定了学习型社会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基础。

  社区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居民、弱势群体优先的原则,重点关爱、扶持弱势群体,是包容性、全纳性最显著的一类教育。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在亚太经合会议上提出包容性增长,强调经济发展成果要惠及所有人群。全纳教育本来是在特殊教育中提出的概念,后来就引申为对弱势或困难人群不排斥、不歧视,一视同仁地提供教育机会和权利。我们这里讲的包容性、全纳性,就是对社区弱势群体要重点关爱、权利优先,尊重他们、依靠他们、教育发展成果惠及他们。特别是在我国社会转型、城市化迅速推进过程中,那些失地农民、失业居民、进城务工农民工、残障人员等困难群体,通过社区教育学习,提高生存发展能力,改善生活职业境遇,找到在社会中上升发展的空间与位置,这是经由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公平的一项重大政策,也是社区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社会公共服务,是社区教育坚持包容性、全纳性的基本要求。

  ——坚持社区教育根本宗旨,昭示学习型社会的人本性、人文性。从社区教育的宗旨来看,社区教育就是为了居民、依靠居民、惠及居民的教育,社区教育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生命价值的教育。

  究其社区教育的本性,社区教育原本就是群众性、平民性、草根性的一类教育。在这里,参与教育者、学习者,不分民族、种族,不分性别、职业,不分贫富、贵贱,不分文化、智力高低,不分肢体是否健全,人人都享有参与教育学习的机会,都享有提供支持帮助的权利,都享有获得成功和成果的喜悦,人人都可以各按其位、各按步伐、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完善人性、自我实现。

  人的发展的核心是人文性。人文精神是人的灵魂。

  社区教育不仅要教会人“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人认清“为何而生”的内在目的,注重人文精神的追求和自由心灵的塑造。《学会生存》强调“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就是要培养情感方面的品质,特别是在人和人的关系中的情感品质。”(P194)在人的发展中,知识是基础、人文是灵魂、个性是核心、创造是动力,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适应时代的完全的人。

  ——把握社区教育发展目的,彰显人的发展的全面性、个性化。从社区教育的目的来看,社区教育是网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人的需要与能力的全面发展。社区教育的内容,包括科学文化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时事形势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生活技能教育等等,几乎无所不包,还有不同层次、各种类型的教育内容,只要居民需要的,社区教育都能满足相应的教育需求,这就奠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基础,是社区居民素质教育最好的场所。

  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社区教育为居民的广泛而又深入的交往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使居民在社会交往中不断地丰富社会关系,不断发展自己、提升素质、完善人生。

  人的全面发展同人的个性发展并行不悖。马克思一向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是相容的,他谈到,即使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出色的画家,但是这决不排斥每一个人也成为独创的画家的可能性。“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高追求。

  ——重视社区闲暇教育,突显人的自由发展、完善人生的追求。从社区教育价值取向上看,社会文化生活教育,亦即生活闲暇教育,这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往往对这类教育活动不屑一顾,似乎无足轻重,实际上大大不然。马克思认为,闲暇时间就是自由时间,自由时间是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全面发展自我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人走向自由境界的保障。同时,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描绘的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内容。

  人的发展有三个维度,这就是全面发展、充分发展、自由发展。怎样实现呢?只有当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人们的闲暇时间富裕了,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境界。以此观照社会实际,原本的社会理想正在逐步变成社会现实,我国已经实行五天工作制,一年的法定假期已经达到一百四十四天。总的趋势是社会经济越发展,闲暇时间就越多,生活闲暇教育就越是亮丽,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通向全面、充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社区教育恰恰在这方面显示了其它类型教育无法比拟的独特的优势和功能。

  社区教育的明天更美好,学习型社会的前景更灿烂。

 

上一篇:老年绘画培训班招生简章
下一篇:南京市社区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