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
成因与社区教育对策
滨湖街道 曹金华 曹 姬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就始终是社会上广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青少年因为沉迷网络,身体与心理的健康都受到很大的伤害,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
我国公布的第一份《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中指出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另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青少年网瘾问题的严重性已经不容忽视,迫切需要加以解决。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多种成因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 IA)、“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 IAD)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 PIU),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正确认识网瘾的成因,是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的前提。不少人通常将其直接归咎于网络,认为是网络娱乐的发展与泛滥渗透导致了青少年的网瘾。这种看法相当片面。从更深的层面来看,来自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特点,才是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真正原因。
1、过于沉重的各类压力
自身的压力过于沉重是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重要原因。现在的青少年所承载的压力来自很多方面。学习和升学的压力、就业压力、工作上的压力、感情需求的无法满足等等。社会贫富差加大、社会上的某些不公平的现象,也造成青少年的不满与困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过大,必须面对的困难太多,又没有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解决或排解,于是一些意志力不够坚定的青少年,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会从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
2、正常交流的极度缺乏
现在的青少年以独生子女居多,而城镇居民又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就使得青少年缺乏与同龄人正常的情感交流。而在家庭中,他们往往也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家长们或是因为工作忙没空,或是因为时代和思想的差异而无法理解自己的子女。正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欠缺感情的沟通,这些青少年们才会希望在网络上寻找可归依的群体,继而沉迷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3、青少年特殊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是最有活力,思想最开放的一群人,他们总是渴望新奇、刺激,希望能够标新立异,寻求最大限度展示自我的机会,一旦发现网络能为他们提供想要的一切,就很容易一头扎下去。另一方面,青少年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自制力又较弱,他们更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而沉迷网络后,又很难仅凭借自己的力量摆脱对网络的依赖。据调查,中国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中,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比例最高,达17.10%,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比例逐渐降低。由此也可以看出,网瘾形成与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特点有着很大关系。
4、周围环境的影响。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时尚与潮流的代名词,不上网、没玩过网游、没聊过天,在青少年中便会被视作落伍。对一位青少年来说,如果同围的同学、同事、朋友都在网上聊天、打游戏,而自己却没有玩过,他会因与朋友缺乏共同话题,而感到难以融入身边的这个群体,跟不上潮流。此外,现在网吧发展迅速,网络娱乐的广告遍布媒体,在这样的环境下,青少年也就更容易受到引诱走入网络,最终沉迷于其中。
5、网络娱乐的诱惑力。
网络游戏与聊天原本就是以玩家的依赖性为存在基础的,甚至可以说,网络游戏的目的就是要最大强度地培养“玩家”对网络的依赖和迷恋,即网络上瘾。为吸引住更多的玩家,获取更大商机,设计者们无所不用其极。通过角色扮演带来的超现实体验,通过练级、打怪、作任务等带来逐渐提升的成就感,通过会战带来团队合作的乐趣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认同;通过虚拟的结婚系统带来的轻松的爱情体验等。总而言之,网络娱乐为青少年提供的是一个脱离现实世界单独存在的美妙梦境,于是才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们沉溺其中不愿醒来。
二、当前救助网瘾青少年措施的局限
虽然现在社会各方面都已经注意到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多种方式,不外乎堵和疏导,但取得的成效并不乐观。
面对青少年沉迷网络,许多学校、家长、青年工作者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堵”的方式来解决,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干脆一棒子打死。他们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对孩子严加管教,限制外出,限制零花钱,上学放学有人接送等,但事实证明了,这些作法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反而使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上一直希望通过加大对不法网吧的打击力度减少青少年网络沉迷,但始终不够彻底。而通过技术的手段减少青少年上网时间也是一种新的尝试。2005年8月,我国部分网游出版厂商与新闻出版总署共同制订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标准》,不过目前来看,效果不明显。
同时,不少专家就青少年网络成瘾开出的处方是心理疏导。然而一些有效的心理辅导难以普及,不少人面对网络成瘾的孩子想不到通过这一途径来解决。另外,也还存在治疗后再次成瘾的情况。为转移青少年对网络的沉迷,一些组织提出开发绿色网络游戏、建立教育站点的措施,但通常此类站点根本吸引不了青少年,也就谈不上教育作用。
三、社区对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对策
当前对青少年网瘾的救助工作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我认为关键还在于救助手段不能贴近青少年的需求。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外部大环境的改善外,更需要这些青少年身边的人和组织共同给予帮助。而社区作为最贴近青少年的社会基层组织,也应当发挥其应有作用。在工作我们深刻感觉到,通过不断加强和优化社区网络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对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效果显著。
1、加强了解与沟通
真诚的理解与沟通,是对网瘾青少年疏导和帮助的基础。不了解青少年们真正想些什么、需求什么,就不可能找出有针对性的方法解决网络成瘾问题。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社区组织,直接面对青少年、家长、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协调融合的作用,为青少年与社会其他方面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以南京市建邺区滨湖街道为例,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发动社区老同志对社区内有网瘾的青少年进行深入的调查,通过问卷或单独谈心等形式,以平等交流的,走近他们的世界,汇集他们真实的想法,为教育疏导工作打好基础。同时,适当地组织老同志、家长与青少年的交流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互相理解。退休老教师王文珍发现他家的邻居一名工读学校学生常上网吧,便以邻居的身份和他一起回忆,总结了他因上网荒废了学业,初中上不下去,进了工读学校的教训,再举他的玩伴也因迷恋网吧退学在家的例子,对他进行反复多次的谈心教育,危害性显而易见,他低下了头,从此再也没见他上网吧了。北圩路退休工人童大妈听说社区里有一名初二的学生因在网吧里泡夜已经三天没有回家了,父母劝说无果。童大妈立即和该同学的家长一道去网吧里找到了这名同学,经她苦口婆心地劝说,该同学迷途知返,跟随父亲一起回家了,其父母连声道谢,童大妈及时做了孩子父母的工作,希望他们平时多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走上正路。
2、加强对网络环境的整治
加强对黑网吧的清理,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势在必行。集中整治虽然可以起到一时的效果,但要长期保持良好的环境,长效的管理更为关键,通过社区的组织,发动民间力量,辅助政府部门对网吧的管理,更能达到持之以恒的效果。2004年起,滨湖街道开展了把网吧监督工作做到“家门口”的活动,发动老同志对辖区内营业性网吧进行义务监督,有效遏制了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的势头。首先组织社区与网吧业主签订《滨湖街道共建地区文明协议》,在充分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经营道德的基础上,取得了业主对共建活动的认同和支持。其次,组建了监督队伍。动员27名老同志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并为他们组织了专业培训,为了使老同志尽快熟悉网吧管理工作中的有关政策法规,使管理工作做到“有理有节、张弛有度”。在此基础上明查暗访结合开展多项监督。发现有未成年人进入,除对业主进行宣传教育,要求他们按协议执行外,还向未成年人讲清利害关系,立即劝出网吧。而暗访时发现有问题的网吧,则与所在社区联系,让社区干部对其教育。老同志监督员佩证上岗开展监督活动,使本地区未成年人进入经营网吧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起到了网吧和未成年人之间的“防火墙”作用。他们对一批按共建协议办事、文明经营的网吧给予挂牌表彰,并表彰了一批优秀的义务监督员。
3、加强社区青少年工作
通过健康的文体活动和适当的心理疏导来转移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而在这方面,社区具有组织上的优势。充分利用社区内现有的青少年组织,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广泛组织普及型、业余化的青少年文体社团,适当给予指导,并开展比赛、交流等活动,以满足青少年对竞争、合作、展示的需要,将他们对网络的沉迷转移到更为健康的文体活动上来。如滨湖街道开展的“莫愁湖畔小导游”、“云锦小讲解员”、“大屠杀纪念馆小讲解员”、“恽代英烈士殉难处小讲解员”活动,还举办各类校外社区少儿兴趣培训班:红领巾读书班、社区小笑星相声培训班、书画班、昆曲班、科技实验班……并组织社区青少年去区图书馆免费上网,在老师的指导下上网交流、查阅资料、玩游戏,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的关系,丰富了社区青少年的校外生活。同时把心理辅导引入社区,在社区内设立心理咨询站,在福园社区建立了“心语小屋”。邀请晓庄学院著名的心理老师陶老师各有关这方面的专家进入社区给青少年网民进行心理疏导。
4、解决实际困难、全方位帮助
网络是青少年逃避现实压力的场所,因而如果我们的社区能够在学习、就业、感情等方面帮助青少年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让他们愉快地投入学习工作,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满足感,就能减轻他们对网络的需求。比如:在学习上,加强与学校和家庭的沟通,组织义务助学家教等活动,及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工作上,社区为本辖区内的失学、失业、待业青少年,举办就业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创造条件鼓励青年创业。感情上,社区的青少年组织积极协助家长正视青少年的感情问题,针对社区青年组织一些健康的交友活动,让青少年们能通过健康的互动活动满足感情上的需要,而不是求助虚拟的网络。兆园有一个叫何涛的小男孩,经常泡网吧,社区老同志老周师傅就与网吧老板进行交涉,生气地拿出了网吧与社区签订的共建文明文化娱乐市场协议,并对网吧老板进行了批评教育,网吧老板表示不再让未成年人进入。通过对何涛一段时间的观察得知,何涛是低保户家庭子女,家中只有87岁的老奶奶和他一起生活,何涛的母亲去世,父亲本人是个多次劳教人员,根本就不管孩子。何涛没了人看管,沉溺于网吧,因此经常白天在家睡觉,晚上滞留网吧。周师傅听说这件事后,从去年冬天开始,每天早晨7:00到他家里叫他起来上学,何涛经常赖在床上不肯起来,周师傅耐心劝说,连拉带拽把他从床上拉起来,送到学校。有几次,周师傅刚把他送到楼梯口,他又从另外一个楼梯口溜出校门。周师傅得知后,以后就一直把他送进教室。坚持了一段时间,何涛在校学习有所好转。可是今年春天的时候,由于他父亲的从中干涉,小何涛最终还是辍学了。辍学后他整日整夜泡在网吧里,家门口的网吧不让上,就跑别处去上网。没钱就向奶奶要,最后发展到为了要钱把奶奶打得遍体鳞伤,奶奶实在没办法搬到女儿家住,剩下他一个人。即便如此周师傅仍然没放弃,一直在关注着他,平时经常到各处网吧里去找他,找到后又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和他讲道理。自从奶奶走后,他没有经济来源,就把家里的仅有的电器全都卖了。周师傅发现了,把小贩痛骂了一番。有些人劝周师傅,这样的小孩自家亲人都管不了,你该做得都做了,他还是屡教不改,管多了对你有什么好处。但周师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说“他家里人不管他,我们再不管,孩子以后必将走上歧途,成为社会的渣滓”。周师傅不顾众人的劝说,自己掏钱从小贩手中买回了被何涛卖掉的家用电器,并对他说,“东西放在我这里,但我不会给你,以免你再次变卖,拿着钱去上网,等你爸爸回来后到我这来拿。”为解决他的吃饭问题,周师傅积极和社区联系,共同商量后决定,何涛的低保钱由社区代管,这样就有效地约束了他沉迷网吧的不良习气,周师傅还为他找了一家小餐馆代伙,替他订制了一个用餐记录表,月底结算,这样就解决了他的吃饭问题。目前,周师傅一步一步地抓住这孩子不放,为了不仅从行动上能约束他,还能从思想上把何涛从网吧中拉回来,周师傅参加了南京图书馆的讲座活动,专门听了专家讲如何解决青少年“网痴”、“网瘾”问题,并将专家指导的方法用于小何涛身上,为让他重返校园正做着艰苦细致的工作。
总的来说,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的产生牵涉到青少年自身及家庭、学校、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各方面共同的努力,以充分的尊重与了解为基础,以疏导排解为主要手段,帮助青少从网瘾中走出来,更加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