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
发布时间: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列表 > 理论研究 > 详细内容
2014年南京市社会教育工作资料

 

全市社会教育工作

座谈研讨会

 

 

 

2013年12月

目  录

 

1. 曹卫星副省长在全省社会教育暨开放大学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2

2. 沈健厅长在全省社会教育暨开放大学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16

3.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宁委办发〔2013〕81号

…………………………………………………………21

4. 2014年南京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工作目标及任务(讨论稿)

…………………………………………………………33


在全省社会教育暨开放大学建设

推进会上的讲话

曹 卫 星

(2013年12月10日)

 

同志们: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学前教育和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两头”,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我们在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继续教育这“一头”相对来说仍是短板,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这次全省社会教育暨开放大学建设推进会,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教育及开放大学建设工作,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今天上午,我们实地察看了常州开放大学、江苏开放大学武进学院、江南装备技术产教园和钟楼区北港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从市、区、街道三个层面和产教结合角度考察社会教育及开放大学建设情况,相信大家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刚才,省教育厅沈健厅长对发展社会教育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省农委,常州市、无锡市、连云港市、昆山市政府及江苏开放大学负责同志分别作了经验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学习借鉴。这里,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社会教育这“一头”摆上重要位置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把社会教育纳入大教育范畴,着力开展学历补偿、技能培训和文化教育,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普遍增长的终身教育需求与社会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有效满足了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2000年以来,全省约有520万人接受了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上百万人接受了各类成人中等学历教育。各行各业广泛开展非学历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近几年每年培训规模都超过180万人次。社会教育赋予了学历教育新的内容和形式,大幅提升了群众的知识水平、职业素质和学历层次,为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二是基本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去年底,教育部批准成立江苏开放大学,全省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初步建成。目前,全省社会教育机构近1800个,其中社区大学5所、社区学院93所、社区教育中心373个、居民学校1315个。行业企业继续教育加快发展,企业大学逐步兴起。社会培训迅速发展,各类社会培训机构数量逐年增加。三是积极探索了社会教育人才培养和服务模式。各类社会教育机构面向社会需求,优化培训项目和教学方式,进一步扭转单纯传授知识、强调系统理论、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模式,加快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知识能力并重、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省现有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8个、实验区16个,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四是逐步完善了社会教育领导体制和政策体系。健全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及乡镇街道分工负责的社会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学校为主体、行业企业为骨干、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办学体系,建立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省政府先后出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强继续教育、筹建江苏开放大学的政策措施,推动社会教育加快发展。社会各行各业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制度不断健全,社会教育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教育仍然是我省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对社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统筹管理体制和经费投入机制仍不健全,优质资源不足和共享程度偏低的问题同时存在,师资及管理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社会教育的吸引力还不够强,群众对社会教育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还不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切实改进。

社会教育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我省已将社会教育发展纳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我们要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角度和促进人的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社会教育事业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发展社会教育是顺应国际潮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国家都把社会教育提升到战略层面加以推进,加快发展社会教育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社会与公民的普遍共识。比如,美国3/4的大学和所有社区学院都举办成人教育项目,通过开展大规模社区教育提高就业率;英国、丹麦政府发布白皮书,提出专门的社会教育改革计划;欧盟建设学分转换系统,促进各类学习成果沟通衔接;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也纷纷加快社会教育信息化步伐,大力发展远程开放教育。从人的发展来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学习已成为提高素质、挖掘潜能、发展兴趣爱好、提高生活品质的自觉追求。可以说,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国家越重视社会教育,群众对社会教育的需求也越多。其次,发展社会教育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发展从粗放型、高能耗增长向集约化、环境友好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必将带来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向的重大变化,带来劳动力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带来对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巨大需求。截至去年底,我省城乡从业人员约4758万人,其中高级技能人才203万人、仅占4%,大多数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都需要优化提升。此外,在知识总量迅速增长、更新速度加快的背景下,人们不仅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打牢基础,还必须通过社会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因此,加快发展面向各类劳动者的社会教育已刻不容缓,关系到产业层次提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局。第三,发展社会教育是缩小群体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社会教育具有宽领域、多形式、广覆盖的优势,可以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教育选择,既能满足从业、择业、创业人员接受职业培训的需求,又能满足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特殊人群的多样化需求,为缩小群体差距、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基础条件。同时,通过共享社会教育资源,推动优质资源向农村地区、经济薄弱地区开放,推动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可以让更多社会成员享受到多元、便捷、公平的教育服务。应该说,社会教育正在成为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生长点,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领域。总之,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把发展社会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研究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把社会教育各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明确目标任务,更大力度推进社会教育改革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社会教育工作总的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开放大学为主阵地,不断健全社会教育网络,全面提高社会教育质量和实效,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推进社会教育改革发展,要注重“下移重心、服务民生、突出重点、满足需求”。下移重心,就是要做实做强街道乡镇和村居社区的教育,探索网格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扩大社会教育覆盖面,尽可能方便城乡居民就地就近参与学习;服务民生,就是要通过开展实用、低成本、立竿见影的教育培训,帮助农民富口袋、富脑袋,从谋职就业、科学文化、道德文明、生活方式等方面促进城乡居民综合素质的提升;突出重点,就是要大力发展面向行业企业的教育培训,发展面向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面向失业人员、低收入人群、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公益性教育;满足需求,就是要因地因人制宜,推进高质量、个性化的教育培训课程开发和共享,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适宜多样的教育。具体工作中,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统筹推进各类社会教育。按照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的要求,着力提高社会教育参与度,推动全民终身学习。一要大力发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教育。加强对党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农村实用、社会工作等六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紧缺专门人才的教育培训。推进企事业单位全员培训,促进行业企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广泛开展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待业人员、失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在城市及非农产业就业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二要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支持普通高校开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加强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鼓励中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具有初高中学力劳动者开展学历、技能双提升教育。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推动自学考试向农村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延伸。三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以提高城乡社区居民综合素养和生活品质为目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道德文明、科学文化、生活休闲教育。加强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融合。加快发展老年教育,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四要鼓励发展社会培训。积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引导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健康发展。鼓励有条件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专业化集团化发展,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社会效益好、信誉度高的培训品牌。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和自律,建立健全年检和统计制度,促进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规范化发展。

(二)着力扩大优质资源共享。课程学习资源是社会教育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课程学习资源就没有社会教育。目前,我省社会教育资源仍然存在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共享不够等问题,亟需在用好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快优质资源开发共享。一方面,要做大增量。建设省级社会教育数字化资源中心和公益性资源库,构建以课程内容资源和自主学习资源为主的社会教育资源体系。加强资源开发的统筹规划,对核心资源可组织一批教育专家、学科名师、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等共同开发,对一般资源可采取征集评审的方式有效汇聚。积极探索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机构自主选择的资源开发新机制,努力形成企业、学校、社会组织优势互补的新格局。另一方面,要用好存量。建立公共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创新开放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建立资源应用、评价、推广配套制度,做到整合运用一批、移植加工一批、精选推介一批。鼓励高校院所面向社会率先开放学习资源和精品课程,支持高校开展网络远程教育,让更多的学习者不进大学也能享受到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社会教育功能,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公共资源向全社会提供免费服务。

(三)大力提高社会教育质量。质量是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社会教育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参与规模。学习主体的多元化、方式的灵活性、内容的选择性,决定了社会教育与其他学校教育有很大不同,必须探索符合成人实际和学习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质量与规模同步提高。一要创新学历继续教育模式。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建立专业管理和课程建设新机制。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倡导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健全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和灵活开放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完善业余学习、个性学习、自主学习模式。探索建立课程证书、结业证书、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等多证书衔接的管理运行框架。二要增强非学历教育的实效性。根据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行业企业发展和学习者需求,进一步提高非学历教育的针对性。优化项目和课程体系设计,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时效性和前瞻性。建立品牌项目和课程资源的评价公示制度。三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培训、考核和管理制度,稳定当前社会教育教师队伍。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引导中小学教师参与社会教育。支持各类研究人员、专业人才参与开展社会教育,加快建成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社会教育教师队伍。积极吸纳具有一技之长和丰富工作经验的能工巧匠、民间艺人、行业专家、退休教师等,加入社会教育志愿者队伍。四要建立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各类社会教育机构资质认证标准、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和培养质量标准,健全政府、办学机构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定期开展社会教育质量评价,评价结果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四)加快完善社会教育制度。社会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在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还不够健全。在推进社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必须更加注重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一要建立健全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研究建立“学分银行”,成立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不同学段的学分积累和不同类型教育间的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鼓励高校探索建立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沟通衔接机制,选择有条件的高校开展校际间继续教育学分互认试点。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面向各类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认证转换试点。二要建立健全社会教育激励制度。将从业人员接受社会教育情况作为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等定期注册的重要条件,推动其与岗位聘任、职称评聘等人事管理制度相衔接。对在社会教育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纳入教育工作表彰范畴。三要建立健全社会教育监督管理制度。规范各类社会教育机构的招生、考试、发证、收费等行为,加大对违规办学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社会教育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实验区和示范区的动态监测和管理,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和激励机制,发挥实验区和示范区的辐射示范作用。

三、创新思路举措,加快开放大学主阵地建设步伐

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全省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建成全民学习的共享平台和终身教育的支持载体。相对于其他社会教育机构,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具有体系、机制、资源、技术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今后,我们将把加快社会教育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领军责任交给开放大学,紧紧依靠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引领和推动全省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关于开放大学建设工作,省政府印发的《江苏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已经作出总体部署,下一步关键是要在“开放”二字上做文章、下功夫。

(一)思想观念要开放。建设开放大学,不是广播电视大学的简单“翻牌”,而是一次战略转型。要积极借鉴世界高水平开放大学的经验做法,大胆扬弃广播电视大学的过去,把开放大学从不合时宜的办学理念、思想和模式中解放出来,真正把开放大学建成非学历教育和学历继续教育并重、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新型大学。要坚持把开放大学办在社会中,改变过去广播电视大学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的做法,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教育培训内容的选择要不拘一格,只要有利于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有利于人的技能、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地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明提升,都应当得到肯定和支持。作为一所大学,还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正确处理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促进开放大学持续健康发展。

(二)组织体系要开放。广播电视大学30多年的历史证明,系统办学、抱团发展对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利大于弊。现阶段,要牢固树立系统办学的理念,按照“自愿、平等、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快完善开放大学办学系统。目前,省开放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已核准62个市、县(市、区)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对已核准的开放大学,要抓紧挂牌成立,进一步优化建设方案;对尚未核准或仍未申报的地区,要结合实际加快推进。要创新运行机制,明确各级开放大学的责、权、利,健全系统考核评价和准入退出机制,努力形成“统一战略、资源共享、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开放大学管理体系。要通过社区教育中心、居民学校等社会教育机构,加快推进开放大学在乡镇街道办学的实体化,有条件的地区都要在乡镇街道设立开放大学学习中心,丰富完善开放大学基层网络体系。此外,要积极推进开放大学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鼓励支持在行业企业内设立学院或学习中心。

(三)教育教学要开放。这是开放大学建设的核心。有需求的教育才会有生命力,要广泛开展开放教育培训需求调查,建立以社区、小区、家庭乃至个人为单位的社会教育需求档案,真正做到按需开课。要完善注册入学、宽进严出、弹性学习的基本教育制度,建立基于网络自主学习、学习支持服务与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真正做到不限制学习者身份、不限制学习地点、不限制学习方式。要坚持“名师名课”原则,聘请国内外高校的著名专家、教授和行业企业的一线技术专家担任教材主编、课程主讲,同时组建专业化、半专业化的开放大学讲师团,为开展社区教育提供面授辅导。要建立开放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行业企业等第三方参与教学评价,以教育教学的高质量保证开放大学的良好声誉。

(四)支持服务要开放。开放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必须突破时空限制,建立开放的支持服务体系,才能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目标。要大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有效支持自主学习的教学平台、管理平台、考试测评平台,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建立学习者需求分析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无缝融合、深度融合。要坚持一流的资源建设标准,整合海量学习资源,引进应用国内外优质开放教育资源,同时组建教学设计团队、支持服务团队和多媒体制作团队,为学生提供优质实用的教学和辅导资源。要适应网络时代碎片化、多样化的学习趋势,更加注重课程单元的短小精干,便于学习者根据自身实际安排学习进度。

四、加强组织领导,努力为社会教育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发展社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国家及省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社会教育改革发展,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第一,要强化政府统筹。各级政府要把发展社会教育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社会教育经费逐步增长。广泛开展学习型县(市、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事业单位等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充分调动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的积极性,推动社会教育在最基层蓬勃发展。

第二,要明确部门职责。教育行政部门作为牵头部门,要牢固树立社会教育是大教育的理念,着力加强规划研究、标准制定、指导管理和监督检查,现阶段可总结推广一批先进典型。特别是要加大对开放大学建设的推进力度,构建完善多层办学网络体系,研究制定开放大学管理细则,切实发挥好开放大学系统在发展社会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其他部门和行业都要将社会教育纳入自身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注重协同配合,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形成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

第三,要发挥学校作用。引导各类教育机构特别是高校和职业院校开展社会教育,充分发挥学科、师资、科研、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社会教育质量和水平。有关高校要重点做好高层次专门人才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职业院校要广泛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小学要进一步加强与社区教育的紧密结合,其他教育机构也要积极开展社会教育。

第四,要动员各方力量。督促指导企事业单位落实职工教育投入,开展职工全员培训、新职工岗位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等,推动建立继续教育长效机制。协调指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完善本系统继续教育制度。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在社会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健全社会教育中介机构准入和监管制度。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让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蔚然成风。

同志们,发展社会教育,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不断开创社会教育发展新局面,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谱写好中国梦江苏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快发展社会教育

大力推进江苏开放大学建设

 

省教育厅

 

今天,省政府召开全省社会教育暨江苏开放大学建设推进大会。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曹卫星副省长亲自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全省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加快发展社会教育,建好江苏开放大学。

一、加快推进社会教育体系建设构建以江苏开放大学为龙头,以社区大学、社区学院为骨干,以社区教育中心和居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满足各类居民学习提高和修身益智需求。充分发挥普通高校在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社区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教统筹”,促进社区教育机构与职业学校、中小学等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发挥行业企业继续教育机构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主渠道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大力开展员工教育培训,建设学习型企业。鼓励行业企业依托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共建专业化、综合化的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和产学研基地,提倡行业企业向社会开放继续教育资源。支持老年大学加快建设和发展。

二、切实提高社会教育发展能力。实施社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到2015年,全省70%的城区、50%的县(市)、50%的乡镇(街道)达到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标准。坚持巩固提高、积极发展、保证质量、讲求效益”原则,加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到2015年建成50个富民示范基地。推进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创建工作,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水平。大力开发社会教育资源,为各类人群终身学习提供服务。发挥广播电视、数字传媒等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数字化远程教育,建好江苏学习在线网站和终身学习资源网上超市,开发网络学习课件和终身教育课程,建设覆盖城乡、深入家庭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加强社会教育课程资源设计与配置,建立社会教育品牌项目和课程资源的评价、公示制度,推进优质课程和资源建设加强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规范管理,打造一批品牌培训机构。

三、着力加强社会教育机构队伍建设。按照专兼结合、分类发展的原则,建设高素质社会教育机构教师队伍。优化社会教育机构教师队伍结构,有计划地调整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学科结构。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社会教育机构任教。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调动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积极性,鼓励教师、专家、学者和相关专业人才参与社会教育教学活动。加强社会教育机构教师培训,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积极创造条件,使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的教育和管理人员5年内都能接受一次省级培训。

四、积极推动江苏开放大学改革发展。加快“江苏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建立公民学分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推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与衔接。建设学分认证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学分认证工作,面向社会提供教育信息咨询与服务。成立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出台学分银行管理办法。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积极支持江苏开放大学举办面向老年群体的学历教育,向教育部申报涉老专业,协调涉老专业的学籍注册工作,制定涉老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学分标准。积极支持江苏开放大学以市、县开放大学为依托,以老龄协会等老年社会组织为纽带,加强与社会老年教育机构合作,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开展老年教育,建设覆盖城乡、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开放大学在社区教育中的龙头作用,推进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建设,在各地现有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分别设立市、县开放大学,形成全省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充分利用开放大学的开放性办学模式、信息化办学手段、区域性建设布局、多层次教育形式,提高社区教育覆盖率,提升社区教育水平。

五、努力为社会教育发展提供保障。把社会教育工作纳入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加快推进社会教育的规划编制、标准制定,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落实人员编制、财政投入,加强指导管理、监督检查、公共服务,积极落实社会教育各项政策措施,明确职责和任务,加快推进社会教育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把社会教育服务平台建设成为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制订社会教育年度考核指标,将社会教育纳入督导考核范围。加强社会教育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用科研成果不断丰富社会教育的内涵。及时总结各地社会教育经验,选树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社会教育工作。加强新闻宣传工作,为社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加快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

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宁委办发〔2013〕81号

 

各区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加快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11月7日


加快终身教育体系和

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世界教育名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战略部署,现就加快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加快打造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目标,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原则,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试点带动、分步推进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促进人的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品质,增强城市创新活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实力。

  二、工作目标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到2015年,居民科学素质达标率达到10%,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0%,初步形成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格局;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为显著特点,能够充分汇聚各类资源的较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既充满活力又运行有序的教育培训服务业高地,居民科学素质达标率达到12%,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5%,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市。

  2.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共识,学习成为市民的自觉意识、情感需要和生活方式。到201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5年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2年,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员数量达到620人;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6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4年,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员数量达到680人。

  3.形成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市民提供比较充裕的学习资源、比较充分的学习机会。到2015年,全市街(镇)社区教育机构达省标率为60%,终身学习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70%,城乡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达到60%以上,其中老年人的参与率占老年人口15%以上;到2020年,全市街(镇)社区教育机构达省标率为90%,终身学习网络覆盖率达到95%,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90%,城乡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达到80%以上,其中老年人的参与率占老年人口30%以上。

  三、主要任务

  1.拓展学校教育。实施“青少年校外教育翱翔计划”,全面提升全市青少年校外教育质量水平。到2015年,每个区至少建有1所达二星级以上标准的少年宫(含活动中心)。推进少年宫内涵发展,到2020年建成5所国际化、公益化、特色型的,在全省具有示范性的少年宫。推进和完善城市学校少年宫、乡村学校少年宫、“云少年宫”网络平台、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行动。推动中小学、职业学校和在宁普通高校等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情况下,开放学校教育资源,包括运动场地及设施、图书馆(阅览室)、部分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室等,建设一批高校开放课堂,鼓励教师利用知识优势、专业特长参与社区各项教育活动,为开展市民终身教育提供服务。(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市人社局、团市委、市妇联)

  2.深化干部培训。构建具有南京特色“四位一体”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坚持把党校作为党性锻炼的大熔炉、理论武装的主阵地,不断探索完善各类班次办班方式和教学模式;积极拓展境内外培训,打造高端化、特色化境内外培训项目;发挥南京科教名城优势,大力推行领导干部进高校自主选学和干部在线学习。组织实施“双提升”干部培训工程。以“提升精气神、提升执行力”为主旨,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突出抓好“一把手”主题培训、中青年干部专题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培训、培训管理者培训和领导干部英语能力提升千人计划等培训项目。同时,扎实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工程、新党员培训工程、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工程和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工程等党员能力提升“四大工程”。(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

  3.优化技能培训。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加强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5个国家级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并依托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行业企业集团以及社会培训机构,兴建一批布局合理、高起点、高层次的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实施多形式、多层次、多对象的基地化培训;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在创建国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同时,加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建立高技能人才绝技绝活代际传承机制,进一步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攻关、技术创新、传授技艺等方面的带头作用;积极深化校企合作,研究制定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发展规划,确定培养方向和目标,指导和协调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立以补贴城乡劳动者为核心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实现凡是在南京地区取得高级工以上技能证书的技能人才都能享受培训补贴政策,不断扩大培训受益面;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有序推进就业准入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加快优化技能人才结构,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大企业职工培训力度。建立企业职工培训补贴政策,给予企业自主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一定的培训补贴;落实员工在岗轮岗培训制度,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职工技能提升竞赛和职工科技创新竞赛,探索建立“导师制”、“革新研修团队”等新型学徒制度,鼓励企业加强与以培训后备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和定岗培训,实行“变招工为招生”,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

  4.普及社区教育。以市社区大学、区社区学院、街(镇)社区(成人)教育中心、社区(村)居民学校为主平台,以社会(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为补充,形成全市四级社区教育网络,满足各类居民学习提高和修身益智需求。市社区大学、区社区学院及街(镇)社区(成人)教育中心实行独立法人单位管理,明确并强化社区教育机构的性质、职能和责任。城市社区教育注重开展公民道德修养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成人学历教育和文化生活教育,保障下岗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公平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农村社区教育统筹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继续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及“促就业、助致富”培训工程,重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知识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律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资源和网络作用。全市所有社区(村)居民学校配备“社区教师”,积极开展社区公德实践和居民道德讲堂活动。(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科委、市农委、市人社局、市文明办、市残联、市社区大学、各区政府)

  5.扩大老年教育。构建学校教育、远程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老年教育体系,金陵老年大学要建设成为基本实现老年教育现代化的、全省一流、国内领先的老年教育活动阵地,各区和街(镇)都要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建有一所规范化的老年大学(学校),社区要建立老年学校(分校或教学点)或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服务)中心,形成全市老年教育四级网络;开办空中老年大学,利用各种远程教育手段,为更多老年人就近或居家接受教育创造有利条件;鼓励社会各界支持、参与老年教育,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专门从事老年教育的民办教育机构,在办学条件、办学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增加老年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老年教育队伍建设,创新老年教育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责任单位:市委老干部局、市老龄委、金陵老年大学、各区政府)

  6.提升家庭教育。推进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站(中心)的建设和规范管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实现全覆盖,90%的城市社区和80%的农村行政村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站(中心)。进一步深化“家庭教育百千万工程”,打造线上线下并进、多功能的家庭教育宣传平台。开展母亲素养教育,“母亲学堂”每年培训妇女1万人次以上。构建团结、和谐、文明的学习型家庭,广泛开展“重家教,以德立家;学法律,以法护家;用电脑,信息富家;读好书,文化兴家”等系列活动,实现社会与家庭的学习互动,形成父母带头、全家参与、共同成长的家庭学习氛围,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妇联、市关工委)

  7.推进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大力构建政府统筹协调,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以在宁高校为办学主体,以非学历继续教育为重点,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体系。鼓励在宁普通高校围绕南京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科学设置学历继续教育招生专业,开发适应不同层次需要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以社会、市场和学习者个人需求为导向,突出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应用性,面向行业、企业、部门和职业岗位群制定科学的培养培训方案,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积极推进在宁普通高校部分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向全社会开放。重点建设南京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打造覆盖全市的终身教育数字化学习系统平台及服务体系,使南京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成为南京市民终身学习的指导中心、教学中心、资源中心和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南京开放大学、在宁高校)

  8.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积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加强民办教育的行业自律,鼓励建立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设立民办教育扶持基金,主要用于师资培养、教材规范、教育水平评估等方面的建设需求。依法规范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审批、评估、资质认证,建立健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风险防范机制和年检、统计制度。建立非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与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分类登记制度。申请设立非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教育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取得办学许可证后,依法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申请设立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登记申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有关申请材料送教育部门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征求意见;教育部门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及时反馈书面意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书面意见后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实行审批登记与监督管理相一致的原则,规范社会培训市场行为,促进社会培训事业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工商局)

  9.进一步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深化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创建,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交流优势,利用论坛、博客、微博等多种渠道开展各种学习交流活动,形成多模式、广覆盖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格局,推动学习型组织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各类学习型组织的考核评估和表彰奖励机制,加强指导督查和长效管理,保证创建质量。(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市经信委、市国资委、市民政局、团市委、市妇联)

  四、保障措施

  1.完善领导和工作机制。成立由市委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老干部局、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市委党校、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工商局、市农委、市国资委、市文广新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残联、市老龄委、南京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金陵老年大学等相关部门(单位)参加的南京市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单位要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责任单位:市委办公厅、市委宣传部)

  2.完善服务支撑体系。各级政府要统筹开发和整合利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社会资源,实现各类教育学习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到2020年,实现各级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社会公益性场所和设施向市民免费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在特定节假日和全民健身日向市民免费开放。依托市、区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办学体系,整合南京地区相关教育资源,构建终身教育支持体系,建立“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和市、区两级“学习型城市建设网站”,搭建以电视、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多网合一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平台,面向不同社会群体开发有针对性的系列教材和学习课程,为市民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建立“学分银行”制度,设立市民学习帐户,制定个人学分积累、转换和认证办法,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信息查询和互相认证、衔接、转化;制定实施“教育支票”或“学习资源券”等资源分配模式,推进市民“自由”学习与“公平”学习。委托一所在宁重点高校建设开放式的终身教育协作研究实践平台,围绕南京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开展终身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决策咨询、标准开发、能力建设与评估服务。(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市科协、南京开放大学)

  3.完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按照“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体、志愿者为补充”的原则,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的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各区要按照不低于常住人口万分之一点五比例为街镇配备专职社区教育工作者,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核定从事社区教育人员编制、明确岗位职责,做好社区学院、街(镇)社区(成人)教育中心专职教师的职务评聘,在教师职务系列中增加设置相应的学科组,参照国家教师职务评聘的相关制度执行。从事社区(成人)教育的专职教师在业务进修、专业技术考核等方面与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同等权利。充分发挥社区内的离退休干部、专家学者、教师、企业家、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在校大学生以及有一技之长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形成一支热心教育工作、具有奉献精神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鼓励社区教育工作者参加各种业务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专业素质,使之成为推进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力量。(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编办、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文明办)

  4.完善经费投入机制。按照“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建立多渠道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各类教育专项经费和培训资金,整合资源,有针对性地支持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市和区要把建设学习型城市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创建活动专项经费。加大向农村和成人继续教育倾斜的力度,社区教育专项培训经费由市、区两级分别按常住人口总数人均不低于2元标准纳入财政预算。一般企业要严格按照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1.5%的比例,技术要求高、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要按照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2.5%的比例,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支持终身教育与学习型城市建设,鼓励家庭及个人增加学习投入。(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各区政府)

  5.推进终身教育的法规建设。加快制订有关本市促进终身教育的地方性法规,明确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及相关责任,把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法制办)

  6.着力营造良好氛围。要把推进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城市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电视、报刊、网络媒体要组织力量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和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市民形成终身学习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追求,努力营造全社会崇尚学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创业、创新、创优、创造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的良好局面。


2014年南京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

工作目标及任务

(讨论稿)

职业教育

1、贯彻落实全市教育与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工作。调研制定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布局优化方案,创造条件,分步实施。推动各级政府落实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经费政策。参与普职融通试点和特教双业提升工作,开发普职融通课程并积极创造条件实施。

2、深化职业学校体制机制改革。各区要尽早成立职业教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本区职业教育发展。推动组建政、校、企及行业共同参与的学校发展理事会,充分发挥法人治理结构作用。成立行业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办学质量和内涵,积极开发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新兴专业,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主动服务南京新型产业结构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

3、推进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创建2-3所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好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10个市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争创8个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创建10个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

4、加快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步伐。继续做好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扩大试点学校范围,增加试点项目招生数量。充分满足职业学校学生学历提升的需求,2014年全市中高职衔接“3+3”、“3+4”分段培养招生1500-2000人,五年高职招生5000-6000人,综合高中招生2500-3000人。完成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计划,保持全市招生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形势。

5、提高师资专业水平。推动落实财政、教育、编办、人社四部门联合印发聘用教师政策文件。继续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加强60个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督查指导,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技师、工程师以上资格或职称的比例超过30%。组织优秀教学团队部分负责人及青年骨干教师赴境外培训。做好职业教育管理者出国培训和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等各类培训的推荐工作,扎实开展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和校本教师培训。

6、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把德育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贯彻落实《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标准》。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具有“三创”精神的技能人才。开展省、市“三创”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评选。积极宣传青奥、服务青奥,深化青奥示范校建设,组织职业学校开展各级各类学生活动。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组织职业学校参加中学生合唱节。

7、加强教学管理,提升办学质量。推动中等职业教育“2.5+0.5”、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4.5+0.5”人才培养改革,做好专业设置、实施性教学计划审核工作。做好江苏省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试点工作。组织全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确保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大赛等多项赛事成绩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强化实习实训过程管理,进一步提升实习学生的保障措施。推行职校毕业生双证制,毕业生100%参加技能等级考核,中级及以上过关率90%,同时提高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的考证、取证率,就业率96%以上。提高对口单招、成人高考等升学质量,对口单招本科上线率进一步提高,努力达到30%。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年度质量考核机制。以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教学管理规范、后勤管理规范为依据,继续做好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视导工作,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精细化程度。

8、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步伐。不断完善和充分利用江苏省、南京职教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信息化水平。举办全市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积极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比赛并争创好成绩,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推进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争创“南京市数字化示范校园”2-3所。

9、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吸纳国际先进职教理念,引进国际职教课程和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每年300人参加国际职业资格考试。大力拓展毕业生海外就业和留学深造渠道,每年100人境外升学或就业,每年开展1万名劳务输出培训。开展国际师资培训和国际文化交流。开展宁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

 

社会教育

1、开展社会教育培训。城乡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达55%以上,其中老年人的参与率占老年人口比例11%以上。各类社会培训达135万人次以上,加大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获证比例。

2、推进社会教育体系建设。以建立市开放大学为契机,理顺关系,明确职能,增强各级社区教育机构能力。推进市民数字化学习平台和资源建设。加快街道镇社区教育中心达标建设步伐,街镇社区教育机构(社区教育中心)达省、市标准平均率65%。城乡社区居民学校平均建校率75%,建成和启动高水平街镇社区教育中心4-5所,拟创建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1个、职成教育示范县(区)1个、申报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10项,拟创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2个、标准化街镇社区教育中心5个、高水平农科教结合富民示范基地1个。改革社区教育机构建设标准及管理体制,分类指导和推进各级社区教育工作,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街镇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标准。开展街道镇社区教育中心法人单位管理试点,联合市民政局出台《南京市社区教育中心设置和管理办法》,通过到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手续,解决各街道(镇)社区教育中心法人资格问题。

3、加强社会教育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职管理队伍,发展一支专业兼职队伍,培育一支志愿者队伍。继续开展社区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培训工作;继续努力寻求解决社区(成人)教育专职教师技术职称评审问题的办法,着力加强和巩固社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4、培育社会教育活动品牌。打造市民终身学习载体、宣传平台、服务品牌。办好“南京市民学习在线”、办好“南京终身教育”、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办好“市级农科教讲师团”,深化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管理,启动社区教育示范项目工作。继续开展市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和农村优秀培训项目申报活动。

5、规范社会培训管理。做好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质量视导评估和全面换发办学许可证工作(约750所含民办幼儿园),受市民政局委托全面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结合民政部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指标、省教育厅教育机构星级评估指标修订《南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质量督导评估指标(试行)》。创新社会培训管理体制,试行全行业管理。起草并提交市政府出台《南京市关于促进社会培训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各级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统一作为社会培训产业进行市场化运作和行业管理。开展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登记,改革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管理思路,培育社会培训行业管理组织。

6、指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帮助南京成人教育学会健全组织、正常活动; 指导南京民办教育协会积极参加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开展第三届民办非学历教育主题报告会,评选民办教育先进学校和先进工作者等工作,继续维护好一网(南京民办教育协会网)一家(南京民办教育之家QQ群)。

 

 

南京市教育局职社处

2013年12月30日

 

上一篇:2014年建邺区教育局工作计划
下一篇: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办法(试...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